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各类创建>>绿色校园>>B_学科渗透>>B2教学实施>>文章内容
警惕环境危害,策划环境教育
发布时间:2011-10-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录入者:吴亚芬

警惕环境危害  策划环境教育

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蒋冬梅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环境问题日趋恶化,对人类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探讨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和对学生乃至全民进行环境教育,已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环境意识和全球观念的教育,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从全球和未来认识环境、培养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方面,意义十分重大。

一、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胁。

1.宇宙环境中的太空垃圾对人类的危胁。

人类向宇宙空间发射的各种航天器,固然有重大的科研和应用价值,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空间垃圾,如工作寿命终止、航天器意外或有意爆炸产生碎片等。这些空间垃圾每年以10%的速度在递增,由于它们的运动速度都很大,一般为几千米每秒至几十千米每秒,因此轻微的碰撞也会造成航天器的重大破坏,影响卫星的正常工作,从而对人类现代生产和生活构成威胁。

2.大气环境中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危胁。

首先,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随着气温的升高,两极的冰雪部分融化,将引起海平面的上升,许多人口稠密的地区,如孟加拉国、中国沿海地带以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将被淹没;气温升高也将对农业和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其次,工业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的冰柜和电冰箱排放出大量的氯氟烃,严重破坏了臭氧层这一生命的保护层。另外,人们使用的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硫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造成酸雨危害;多数城市都有由于取暖、运输和工业生产带来的空气污染,这些污染物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3.海洋环境中海洋生态破坏对人类的危胁。

海洋是生命之源,海洋的财富并不是取之不尽的,由于过度捕捞,海洋渔业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减少,以海为生的人们正面临饥饿威胁。另外,有些海岸工程建设和围海造田缺乏科学论证,也破坏了海岸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

4.陆地环境中的问题对人类的威胁。

淡水的短缺日益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尽管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着,但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的数量是十分有限的,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且分布不平衡,致使世界上60%的地区闹水荒。在发展中国家,80%~90%的疾病和三分之一以上的死亡者,死因都与受细菌感染、受化学污染的水有关。现在世界每天有2.5万人死于通过水传染的疾病。在农业开发程度比较高的国家里,由于过多使用农药和化肥,地上水和地下水都受到严重的污染。在同一条河的沿岸国之间或者在共同享用同一含水层的国家或地区之间,水的减少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冲突。森林和生物物种正在减少。最近几十年来,热带雨林面积锐减。据统计,1980年~1990年世界森林减少了1.5亿公顷。森林的破坏又会带来各种生态灾难,加剧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和产生更多的水旱灾害。由于城市化、农业发展、森林减少和环境污染,数以千计的物种灭绝。这些物种绝迹的速度已增加到1600年时的100倍。这种生物的“大屠杀”使基因库失去了许多宝贵的基因资源,导致用于制造新药的分子消失,导致有助于农作物战胜恶劣气候的基因消失,也可能导致新的瘟疫出现。土壤遭到破坏。由于人们的浅见和对土地资源掠夺式的开发,使耕地面积减少,肥力降低,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化肥和农药过多使用、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有毒尘埃的降落、危险废料到处抛弃,所有这些都对土地构成不可逆转的污染。因此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当前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

5.城市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

城市环境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功能的日趋复杂,给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 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社会秩序混乱等。由于废水和垃圾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因而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无限制的城市化应当被看作是文明的新弊端。

二、学校环境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着重在于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发挥环境教育的德育功能。

1.课堂渗透,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最有效的途径。首先,对各科教师提出高的环境行为准则和环境教育思想,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在制定教学计划中要有环境教育的内容。政治课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人类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影响着人类社会,揭示人类和自然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辩证关系;语文科充分利用所学课文对学生进行自然审美和环境素质教育,如《雨中登泰山》、《三峡游记》、《天山景物记》、《一次大型泥石流》等,讲述这些景观和自然过程的同时,也要向学生阐明人们在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资源;物理科在揭示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讲清噪声、电磁波对人类的影响;化学科结合物质制取和应用过程来讲述环境污染。地理科学揭示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一方面讲清我国环境资源的优势,激发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也必须实事求是讲清我国国情劣势,促使学生树立“人均意识”、“忧患意识”,产生危机感、忧国心,进而阐明我国为什么要把“计划生育”、“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必须明确可持续发展这一环境教育的核心概念,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张“全球思考,本地行动”。生物科讲清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明确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2.培养爱护环境的行为在学校组织艺术集会上,往往节目生动精彩,但遍地的纸屑、果皮构成了另一道与主题不协调的风景线,因此对学生行为具体规范已成为环境教育的实际内容,吃、住、行是三大行为要素,学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培养,更要有对学生吃、住、行中的环境行为的培养。

3.开辟第二课堂。只有学生在环境感受中获得亲身的体验,才能保证环境意识和素质培养的落实。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环境污染的具体调查,特别是对当地自然环境污染较大的企业,分析工业三废的危害及处理方法;调查郊区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郊区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及解决途径;调查当地资源(土地、森林、草场、矿产、水源等)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污染,提出保护环境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中遇到的环境问题,使学生对环境污染的危害和处理有理性见解。成立环保记者站,及时宣传报道当地环境情况;举行环保知识竞赛和环保知识专题讲座,尤其是结合世界和我国重大环境问题进行环保知识专题讲座,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亚洲象之死”、“淮河和太湖污染事件”、“保护长江源头”、“沙尘暴”等等,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4.精心设计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1972年6月5日~6月16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开幕日——6月5日定为一年一度的“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确定,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有了共识,在环境日这天开展各项活动,提醒大家注意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强调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结合环境日主题:利用板报宣传,生物试题渗透,影视手段放映环境教育专题片;组织环境日主题班会,如“地球——我们的家园”、“家园、校园与环境”等,加强教育活动

5.引导学生参与读书、科技活动。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环境科学的书籍和报刊文章,也可组织学生订阅《中国环境报》,集体学习环境知识,了解国内外环境科学发展概况,把环境科学内容作为读书活动的一部分,有组织地安排在暑假进行。通过阅读、调查、实践,开展环保小科技、小发明创造活动,改善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高科技和新发明来改善和保护环境是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参与环境知识的读书和科技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世界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环境素质,要从学校教育入手。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春镇路302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