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各类创建>>绿色校园>>B_学科渗透>>B1计划与措施>>文章内容
春江中心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1-09-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韩海英

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

       ——春江中心小学第一轮发展规划

(2009.9—2012.8)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背景与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春江中心小学成立于2009年8月,占地面积 3.53公顷,建筑面积近20000平方米,位于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政治文化中心,是新北区政府为适应春江镇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标准兴建的一所现代化小学。现有13个班级, 500多名学生,在编教师35(来源于百丈小学22,魏村中学5人,孝都中学1人,新华小学1人,魏村小学1人,万绥小学1人,罗溪小学1人。新教师3人)。

二、现状分析

(一)学校发展的优势

1.办学硬件设施先进。校园分为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办公区,布局科学、合理,人均占地和建筑面积充分。学校各项设施先进、齐全。学校一流的硬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学校校风纯朴优良。学校教师以百丈小学教师为主,继承了百丈小学向正、向善、向上的优良校风。“为人正气,做事踏实;关爱他人,友善相处;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成为学校师生的共同追求。

3.行政班子素质较高。行政团队具有较强的管理经验,担任学校管理工作已经多年,配合默契,团结合作;7位行政平均年龄39.5岁,本科率57%,其中小中高两名,市学科、骨干教师两名。

4.教师队伍发展潜力较大。教师平均年龄约为29.3岁,30岁以下教师17人,30—45岁15人,45岁以上教师 3人。教师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整体素质较高。教师本科率为68.57%,68.57%的教师获得了小学高级以上职称,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 6 位老师在市区教学竞赛中获奖。

5.地理位置优越,社区资源丰富。春江小学毗陵春江镇政府、镇文化中心、镇中央花园,地处春江镇政治和文化中心,社区教育资源丰富。

(二)学校发展的问题

1.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系有待建构。作为新建小学,要办成现代化的优质学校,一个迫切任务是建构学校文化的价值体系,用价值体系引领学校的快速发展。这种价值体系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愿景、办学目标等内容,需要全体师生和各方人士基于学校实际献计献策。

2.教师团队文化形成需待时日由于教师来自不同学校,原有文化背景不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各异,因此,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需要一定时间进行磨合,同时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

3.学校办学规模相对较小学校周边的小区正在兴建,三到五年难以形成规模,外来人口也较少,因此,学校生源不足。同时,由于师生数量总量较小,学校内部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也难以形成高质量的互动氛围。

4.学生家庭教育有待改善。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百丈西片地区,绿安洲社区居民及新购房的新市民。他们大多来自欠发达地区,且大多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照看,因此,学生家庭教育难以跟上新形势要求

 

第二部分: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

一、办学理念

春江小学办学理念: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

享受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期待,期待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能最大化地受益,能获得有效而真实的发展。享受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心态,提出享受教育,旨在引导教师发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使教师认识和体验到,教育不只是付出,也是收获。教师抱着享受教育的心态,才能爱教、乐教、用心教。享受教育是技能,更要培养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能力。

春,是个美好的字眼,有着丰富而积极的意义。“如春教育”隐喻着我们对美好教育的追求与向往。春,象征着温暖,“如春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就是一种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与幸福的教育;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节,“如春教育”就是一种孕育学生精神生命,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春光普照大地,“如春教育”就是一种惠及每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体现公平的教育。春,不制造草木,而草木到春自生,“如春教育”就是一种营造适宜学生发展的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如春教育”涵义极其丰富,有待我们不断探究,不断解读,而在解读过程中会不断加深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培育有根新人”,蕴含着我们对培养目标的价值追求。我们希望春江中心小学的学生既了解、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同时又具有现代精神和国际视野。

二、学校校训

春江中心小学的校训是:天天向上。

“向上”是生命自由舒展的一种生命姿态。我们追求如春教育,因为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昂扬向上,让人充满希望和遐想。春天,是播种生命和希望的季节,也是新生命开始的季节。学生就如同颗颗种子吸收阳光雨露,每天都在茁壮成长,春小的每一位孩子都是充满希望的,都是自由而快乐的,孩子的生命也在不断拔节。

“天天向上”是对孩子最美好的期望,也是春小教师工作的目标和责任。“天天向上”即为自信、好强、竞争、追求、成长。它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风貌,一种品格。一个人敢于竞争好强才会有所作为。一个民族敢于竞争好强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教师能培养出一批自强不息的学生,能带出一个不甘落后、敢于竞争的班集体是一种功夫,一种水平,一种责任。

“天天向上”是春小人的一种自信、积极而自由的姿态,春小人更懂得欣赏生命成长的过程,我们坚信每天都会有新的惊喜。

“天天向上”是一种朴实的力量,更是一种简单而真实的追求,牢记伟人的勉励,培植自由、和谐、生长的教育土壤,让春小孩子的生命自由舒展,攀登人生的高峰。

三、学校三风建设

1.校风:脚踏实地,奋发向上

脚踏实地:“脚踏实地”是一种“根”的精神。“脚踏实地”是春小师生的重要品格和精神,弘扬这种品格和精神,是春江小学获得成功,走向辉煌的重要保证。

奋发向上:春小人不仅脚踏实地,同时也奋发向上。用此作为校风,希望春小教师执着教育,追求教育理想,不断进取;希望春小学生具有远大志向,勇于战胜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困难。

2、教风: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因材施教:研究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根据学生特点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循循善诱讲究教育艺术,坚持启发式教学,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教风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理念——如春教育。如春教育是面向每个人的教育,而面向每个人就必须因材施教;如春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应该是循循善诱的教育。

3学风:敏而好学,孜孜不倦

敏而好学:善于学习,乐于学习。

孜孜不倦:勤学好问锲而不舍。

四、学校发展目标

(一) 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把春江中心小学建设成为学校特色鲜明、教育质量上乘、办学条件一流、社会声誉较高,在春江镇乃至新北区具有示范性的现代化优质学校。力争在2010年争创区综合考核先进学校、市优质学校;2012年成为市德育特色学校。

(二)学生培养目标

1.有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能明理尽责,自觉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有奋发上进的学习品质——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有强健乐观的身心素质——热爱运动,有健身锻炼的习惯,身体素质良好;心态阳光,乐观对待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4.有良好的道德和文化素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学会一门民族艺术。

(三)教师培养目标

1.有较强的教育事业心。认同教师职业的意义,树立职业信念,追求教育理想,热爱教育,享受教育。

2.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与同事融洽相处,在教育教学上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善于与家长、社区有关人员沟通;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师生关系良好。

3.有厚实的文化底蕴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及信息技术知识;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掌握教育科研一般方法。

4.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鲜明的教学风格。能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开展教学,课堂教学效率较高;能根据自己特长开发课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三部分 发展任务与主要举措

一、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

(一)发展任务

形成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管理价值追求的、有助于师生主动发展、积极创造的管理组织、制度及有效运行机制。

(二)发展举措

1.改革和完善组织机构。学校分别设课程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后勤保障中心,改革中层机构的职能。建立年级组、教研组负责制。成立工会,教代会,女职工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制度,实施值周校长制,形成民主决策机制。

2.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提升责任意识。制订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完善行政人员“十佳”标准。建立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制度、述职制度、群众测评制度

加强理论学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和文学著作,并写不低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每月召开学习与工作总结反思交流会;开设“春小讲坛”,每周由行政、骨干教师或者专家在全校教师会议上主讲。

建立“六个一”制度。做一次学科教研或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整理一本优秀教案;上一节优质课;策划组织实施一次岗位工作有效有影响力的活动;参与一个校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论文;每周听一节课。

3.构建“如春”的学校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以“校长负责和民主参与”为核心的办学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教代会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教代会,学校重要决策、重大工作项目以及涉及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务均列入教代会内容和决议范围。

建立以“分工负责和沟通参与”为核心的实施执行机制。实施月工作策划与反馈制,不断提高每周一次办公会的质量,形成一周工作反思——针对问题学习——下周工作设想论证的模式。对于学校重大问题、关键问题,办公会讨论要具有方案、重在论证,形成决议。发挥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作用,坚持实行学生常规管理“值周校长制”,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建立“评价反馈与激励完善”为核心的发展导向机制。发挥工会独特的管理作用。尊重教职工在学校中的主人翁地位,积极推进民主管理学校。学校党支部行政支持工会开展“星级办公室评比”、“学习型团队评比”、“学习型个人评比”,以此来促进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建立以“常规保证和研究创新”为核心的动力更新机制。发挥教研组、年级组在管理中的作用,鼓励、支持教师在学科管理和年级管理中创新,逐渐减少管理中的命令、强制、统一,不断形成各自的特色管理。实施月绩效考核机制,优秀工作法命名制。

二、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

(一)发展任务

构建具有校本特点的课程建设方案,形成凸显植根教育,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个性化发展的特色明显的学校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方法,构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基于“如春教育”的优质课堂。

(二)发展举措

1.完善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构建课程体系

(1)国家课程校本化。加强学科内部的整合,部分学科开始从整体入手,进行教材的系统梳理,形成主题单元教学和不同课型的研究。加强不同学科之间有机整合的研究,大力推进“走进异域”活动,丰富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深入挖掘各学科教学中的民族教育的资源,有机渗透“根”的教育。重点对“语文”和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三门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每周语文课时中开辟一课时进行“经典阅读”教学,音乐开辟一课时进行民族乐器吹奏的学习,“品社”定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力求丰富多彩,做到短线、长线活动相结合,短线依托学科课程生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依托重大节日生成主题;长线依托社会生活、学生的实际和社区学校等资源等生成“主题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

(2)校本课程系统化。全校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围绕做“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从经典阅读、民族艺术、国防教育、阳光体育、学科创新五大领域开发特色课程,开设符合学生需求的个性化课程,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2.构建教学管理新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明晰发展方向。构建学科研究与变革的操作策略,进一步明晰学校层面推进学科研究的思路,让全体教师清晰学科发展的愿景图,注重学科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结构性思考,从而有序推进学科组的工作。

(2)有效改进专题调研,引领日常研究。改进学校原有的月考核制度,增加“情况调研”和“专业引领”的功能。过程中将专业引领与月考核相结合,每月考核情况由学科责任人向全体教师进行反馈,以改进后续行为,以促进研究的日常化。

(3)树立科学教学质量观,落实减负增效精神。以“减负增效”的理念坚持全面、全员、全程的质量目标管理,形成备课组长、学科主任负责制,教学常规考核制、教学质量随机调研制、教学质量跟踪管理制。

3.深入开展学科研究,构建清晰有效课堂

(1)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重点研究课型的设计。在课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有主题的课堂教学实践,包括针对不同课型研究课的实施步骤、方法和策略,重在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形成每种课型的基础过程结构,并不断完善。

(2)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多元互动、动态生成的机制与有效性研究。进行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多元互动方式的研究。包括研究互动与活动的区别,互动的主体、互动的组织形式、互动方式的具体实施等。进行课题动态生成机制的探索与研究。

(3)研究、开发学科育人价值。对各学科各年级学生培养要求的梳理与明确。从情感、认知、能力培养等多角度探索各年级各学科的培养要求,并把这些要求逐渐条理化形成文本。充分明确宏观的培养人的目标,用好每一种教材和资源,提升学科教育效果。

4、探索研究性实践变革,不断改进教学行为。

(1)进行日常学科研究,改变学科教研模式。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研,实施教科研一体化,以科研促进教研,以课题推进课改。以针对性强、切入点小、教研过程实为追求,研究教学,真正改变学科的研究方式。

(2)强化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各教研组根据本组教师和教学实际,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个中心安排、组织好理论学习和日常教研活动。

(3)强化校本研究,引导教师自主思考。改变以前简单撰写随笔、论文的做法,要让教师群体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作好学习摘记,并联系实际写读后感。倡导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并把这作为学校最基本的教研活动在校内开设春小主题论坛,并安排教师轮流作主题培训。

(4)抓好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各教研组将长期开展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主题活动,主要分学习――实践――总结——改进几个阶段来完成。推行春江小学校本教研日制度,各学科每周利用半天时间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定期参与春小的教研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内化。在专家的指导引领下,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三、校本研修与教师成长

(一)发展任务

建立系统、有效地研修机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逐步实现教师“四有”培养目标,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业务精良、素质较高、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二)发展举措

1.校本教研实效化

(1)建设有序高效的校本教研制度。建立教导处、教研组的直线型校本教研层级管理制度,在操作层面上我们将以教研组为单位,以一个月为一个周期,进行有序性、渐进性、交替性、循环型操作,以此培养教师独立解读教材、教学设计的能力及提高课堂教学的能力。

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加强师德教育。学校围绕师德建设要求,每月一次进行价值引领,深入开展“校荣我荣”、“我的梦想,我的追求”等讨论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 

(2)提升研思结合的校本教研层次学校倡导办公室即教研室的理念,开展“一研一课一讨论一反思一重建”快餐式教研活动,让教研成为一种办公室文化,同时倡导一种非正式的教研活动,使“研”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使“研”成为春小教师的一种特质。

(3)搭建引领互助的校本教研形式。继续聘请市、区教研室专家对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进行定期指导。近距离与专家对话,丰富教育认识,提高理论素养。在打造品牌学科的过程中打造品牌教师,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打亮教师。

(4)创设主动发展的校本教研环境。提供书报资料,推荐阅读文章,建设学术研讨室,开设学术交流网页,为教师的学习与研讨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围绕“读名著,做名师”主题,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阅读经典文学名著及民族艺术、民族文化等书籍,引导青年教师同读书共学习,培养自觉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师自身的学识水平。建立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制度,教科室每两个月组织一次“分享论坛”,深刻理解并实践新课改的教育理念。

2.教师培养层次化

(1)对参加工作三年以内新教师的普及培养——实施“青蓝”工程。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加强校本教研,使教师确立正确的现代教育功能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行政部门、教研组对新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实行师徒带教制,为新教师配备优秀的教师进行带教,签订师徒合同,要求师徒双方认真履行合同要求,进行捆绑式考核,促进师徒携手共进,每学年评选优秀师徒,以帮助新教师尽快度过教学关。

(2)对参加工作三年以上青年教师的后备培养——实施“三三”工程。“三三”工程以学期为单位,第一个“三”指三课,每人一节研究课,每组一节示范课,每科一节公开课。第二个“三”指三学,即读一本有关学科教学或教育理论的著作,完成一万字的理论学习笔记,到外地学习一次或听一次专家报告。第三个“三”指三研,即参与一项教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有一定分量的教科研论文,并争取在区、市、省级以上获奖或发表,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一系列的教科研活动。以此多种途径进行培训,让教师须承担一定的研究、评选、示范课任务,给他们提供锻炼的舞台,提供各种外出培训机会,让他们尽快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

(3)对骨干教师的突破培养——实施“六子”工程。建立和健全骨干教师的培养体系,根据骨干教师成长的规律,注重多种培训模式的结合,强化针对性。“选苗子”:选择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和措施,落实培养工作责任人;“压担子”:给培养对象适时下达与其教学密切相关的教科研任务,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督促他们自我提高;“引路子”:学校确定专人对培养对象给予系统的经常性的指导和帮助,指明努力的方向与途径;“架梯子”:为有培养潜力的青年教师牵线搭桥,与市内专家、名师结成帮带对子,加强名师的示范引领;“搭台子”: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交流,研讨评比活动;“树牌子”:召开学校名师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总结和推广学校名教师经验,树立榜样,实施名教师工作法命名制。

5、教育科研日常化

全校教师要进一步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意识,围绕学校国家级和省级、市级、校级科研课题深入研究。

(1)加强理论培训。坚持教师为本的发展理念,积极构筑校本培训平台,强化业务培训、开展以新课程培训、教学技能培训、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等内容的校本培训。

(2)开展问题反思。深入调查学校各科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明确研究方向,积极申报立项,加强实效研究。加强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实践,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和日常实践系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3)完善科研管理。定期进行科研工作研讨,继续加强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在课题管理上,要做好课题申报工作、分阶段检测评估工作。办好学校科研工作信息网,为教师创设端正教育思想、交流改革经验、展开研究成果的平台  

6.评价改革制度化

要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实施目标管理,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领导对教师自我发展研究的管理力度。学校领导带头研究教师的成长规律,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指导教师规划成长,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2)制订《春小教师梯级成长方案》,《春小骨干教师评选管理办法》等制度,建立、完善与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指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创优热情。尝试使用《教师成长记录册》。

(3)完善《春小小教师业务考核方案》,把教师专业发展与绩效挂钩,纳入学校流程考核,定期对教师专业发展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并健全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建设,保证各项建设指标实施到位,积极促进师资队伍的建

四、德育建设与学生发展

(一)发展任务

形成植根教育的德育特色;构建内涵丰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班级文化;建立学生行为规范体系;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师绩效考核机制。

(二)发展举措

1.加强队伍建设

(1)抓好三支队伍:即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少先队大队部、德育组成员和年级组长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以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协作的全员育人队伍和由一支小干部队伍。

(2)学习为本,打造团队:(1)组织班主任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引导教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条件。通过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俱乐部活动,“植根”教育研讨活动,外出参观、考察等方式,形成个人阅读、集中学习、外出活动、校内研讨的学习研讨体系,提高学习的有效性。(2)加强班主任梯队建设,提高年级组长策划和组织能力,扩大骨干班主任队伍,鼓励骨干班主任开拓创新,及时反思、记录心得,形成优秀的实践反思和思想成果,并且发挥其组内辐射和引领作用。(3)改革评价制度,加强师德考核工作。修订相关考核制度,制订新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考核表,在评价中珍视班主任的智慧劳动。

2.加强班级建设

(1)岗位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细化班级工作研究,积极推进学生工作理念、方式的转变,进行班级小岗位(包括小干部)育人功能的深入研究,关注学生岗位成长的状态,从岗位类型、活动内容及其年级特点、岗位设置动态性轮换程序或工作方式等方面,探讨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岗位建设规律,探索不同年段,干部竞选方式、工作方式、轮换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思考如何在“小干部”这一教育资源的充分开发过程中让更多的学生收益,以及学生在承担干部工作中获得的综合发展又如何具体呈现?让学生学会自主规划,做最好的“我”。

(2)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环境布置中体现学生的参与面与参与方式,以及学生在其中的能力发展和才华展示。各班形成独特的个性形象,不仅要完善显性的主题文化标识(班级名称、班级口号、班歌、班徽、班花),还要深入挖掘班级文化的内涵,开发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兴趣和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从而形成班级群体的共同追求。

(3)班队活动研究。进行“植根教育”主题班队活动综合功能的开发研究,重点研究在各个年级必须开展的班队活动主题,通过日常班队研究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主题确定、方案设计、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系列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形成班级个性和年级特征。在开发和试行“植根教育”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成立科研课题组,进一步指导教师开展好晨会、班会专题教育活动、开展“植根教育”系列活动。

3.设计系列德育主题活动。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时代特点,系统、整体设计学校大型主题活动。重点打造“植根教育”主题系列活动,有序、有效开展“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系列活动。在各类重大节日(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活动中渗透植根教育,使植根教育深入而有效。

4.发挥环境育人作用。最大化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名片”宣传效应,开辟主题文化角,打造专题校园文化,围绕“经典阅读”、“民族艺术”、“国防教育”、“阳光体育”四大方面,重点打造“植根教育”的特色品牌。,

5.形成合力育人氛围。形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开好家长委员会,办好一月一期的《春之声》校报,使其发挥宣传、激励和桥梁的作用。加强家访工作,利用校讯通平台促进家校沟通。抓好小记者队伍建设,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同时建设好校园电视台,使教育更形象生动。

6.重建德育评价体系。开展“星级中队”评选活动,注重对班集体基础建设过程的综合评价;建立“百花奖”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成长的个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册,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多元和质性评价。

五、后勤保障

(一)发展任务

初步建成数字化的校园,构筑平安校园,实现学校安全问题零事故。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校园,争创绿色学校。

(二)发展举措

1.进一步提高后勤工作科学化、前瞻性理念及工作效率,坚持年年编规划、月月订计划、周周有安排、天天抓落实。

2.加大后勤技术管理力度,逐步建立后勤技术把关制度,确保减少支出,增加效率。

3.完善平安服务岗位责任制,确保学校后勤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人。确保每月一次管理培训学习;每年有一个轮回的培训。统一思想,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本职工作的使命感,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去。

4.继续改造绿化,使校园绿化板块化、整体化,建设“松、竹、梅”文化三景园。实施“环境熏陶工程”,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5.落实常态建档,加强后勤建设档案管理,对学校内部实施安全文明、综合治理、校舍管理、财产管理、财务管理、消防工作,分层分档网络化管理,确保建档工作进入常态化管理,并真正做到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汇总到学校。

6启动学校文化建设工程,植根传统,奠基未来。整体构建学校课程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立足于每个生命的成长,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管理以人为本,体现制度与人的和谐;环境文化侧重于育人,让每一面墙壁与学生对话,让环境滋养学生精神。充分认识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针对本校环境特点,确定“松”“竹”“梅”为学校的文化树,挖掘其内在精神,体现环境改变对文化品位的追求的作用。

7.启动学校形象设计工程,设计具有较高品味的、宣传学校文化的校徽、校笺、信封、笔记本、水杯、方便袋等。整体设计学校景观板块:特色厅、导行楼、艺术廊、学科窗、生活墙。

附件:

春江中心小学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年度发展目标

2009.9-2010.8

2010.9-2011.8

2011.9-2012.8

学校管理

领导团队

1、制定春江中心小学学校第一轮三年发展规划

2、全面梳理学校管理制定,编印《管理手册《学校章程》

3、制定建设“松、竹、梅”文化三景园方案。争创区德育特色学校,绿色学校。

4、制定、完善各类评价方案

5成立工会,教代会,女职工委员会。

6、设计校园文化产品,启动校园文化节。

1.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接受中期评估。争创市优质学校

2.吸收1—2名积极分子加入党员队伍。吸收1——2位优秀教师进入领导班子。

3、落实“松、竹、梅”文化三景园。

4、启动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建立学习型团队评价机制。

1. 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接受终期评估。

2.吸收1—2名积极分子加入党员队伍。吸收1——2位优秀教师进入领导班子。

3.争创市德育特色学校,绿色学校,区综合考核先进学校。

4.争创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区规范管理优质学校

 

课程建设

课堂教学

1.形成我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三年发展规划方案。

2.教学质量进入区优质学校行列

3、启动葫芦丝、篮球校本课程。

1.打造品牌学科,语文、科学力争创建市区优秀教研组

2.争创常州市校本教研先进集体。

3、葫芦丝、篮球课程初见成效。

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校本课程教材,形成学校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形成校本特色课程。

2.争创常州市教科研基地。

科研科研

教师发展

1.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到75%

2.形成教师梯队培养管理机制

3.增加区学科、骨干教师若干名,增加1~2名市学科带头人,及若干市骨干教师。3~4个青年教师课题在区教研室立项

4.省级课题立项并启动研究

5、出台校级科研骨干管理条例

6、编制校本研修手册。

1.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到80%

2.所有备课组、大多数教师都能进行学校龙头课题及市、区、校级课题的研究,“以点带面”,以学校龙头课题带动二级课题发展,每位教师至少参与一项校级及以上课题的研究。

1.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到85%,增加2-3名中学高级教师,每门学科各有区、市骨干一至三名。

2.学校省级课题《享受教育理念下的校本管理变革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

3、汇编教师成长专刊。

德育建设

学生发展

1.初步形成第一阶段“植根教育”的推广体系。

2.开展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初步形成春江中心小学“植根教育”的基本框架。

3.开展“植根教育”德育课题研究,努力申报成为区级(或以上)的立项课题。

4.建立春江中心小学家长委员会及学校发展议事会。

1.力争培养1—2名市、区优秀班主任和1—2名市“少先队十佳辅导员”。

2.基本形成具有“植根教育”特色的现代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3.开展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基本形成春江中心小学“植根教育”校本课程。

4、规范开展家长学校活动。

1.形成一套符合学校德育发展实际德育管理工作机制。

2.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成效显著,基本达到德育活动课程化的要求。

3.德育评价科学化。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

4、植根教育课题结题。

5、争创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

特色建设

学校发展

1、确定办学理念、办学愿景、校风、校训。

2、提升学校优势,为学校文化的积淀而奠基。

3、启动学科特色,德育特色,学校环境文化特色三大项目建设。

4、成立葫芦丝、篮球特色项目方案并实施。

1、扩大办学规模。

2、“红领巾”电视台创立、运作。

3、完善形成学校植根教育校园文化环境体系。

4、初步形成语文学科经典阅读课程基本体系。

5、葫芦丝、篮球人人参与有收获。

1、形成语文学科、科学学科、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相融、相合、相辅的教研特色。

2、人人学会吹葫芦丝、打篮球,开发出葫芦丝校本课程,并力争在篮球比赛中出一些成绩。

3、植根教育品牌出成果,并总结办学成果。争创为市德育特色学校。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春镇路302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