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各类创建>>绿色校园>>B_学科渗透>>B1计划与措施>>文章内容
春江中心小学德育三年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1-09-26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韩海英

春江中心小学德育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一、德育工作背景分析

(一)、德育工作的优势因素:

1、有先进的核心理念导向。学校确立了以“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了不起的中国人”为核心的的办学理念——“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并将通过有形有神,有序有效,有力的“植根教育”,让每个春小师生都能“知中国历史,爱中国山河,敬中国人民,怀中国品质,扬中国精神”。

2、有校内德育的骨干队伍。学校拥有一支年轻而又活力,专业素养深厚,团结创新,奋发向上的班主任队伍,其中市“优秀班主任”3名,市“十佳少先队辅导员”1名,区“优秀辅导员”1名。

3、有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经验。班主任队伍中,大半老师是从原百丈小学分流过来的骨干老师,他们工作热情高涨,拥有开放和主动的心态,能够深入班级,分析学生的前在和潜在状态,研究学生的需要,发现学生的问题,努力尝试着用新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4、有参与德育的淳朴的学生群体。春江小学的生源主要是长江路以西的孩子,这些孩子大都是拆迁户,家庭大都是以务农为主,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因此孩子们也纯朴善良,好学上进,勤劳肯干,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5、有丰富的社区德育资源。春江中心小学位于春江镇中心区,镇政府旁,是春江镇在未来几年精心打造的精品学校。学校周围拥有春江镇镇政府、文化中心、医院、百馨园社区及高科技农业园等丰富的社区德育资源,为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德育工作的问题因素:

1、全员德育的意识不足,行为跟进不够。教师在“环境育人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教书育人转化为行为的意识,服务育人的意识与行为”等方面意识不足,全员育人的理念还不够深入人心,特别是行为跟进上更显弱势。

2、班主任工作理念需要加快更新。班主任队伍中,大多是年轻的、专业素养高的班主任,但也有一部分是新教师,和初中分流来的一些教师,这样团队的差异性就较大。教师在学生工作中的角色体现为“事务型教师”较多,教师“儿童立场”等理念内化不够,自主性和创造性还未得到充分开发。

3、学生群体内蕴的文明素养,外显的文明行为跟不上现代化公民的素质要求。春江小学的新建,面对着生源的分流,学生数量迅速减少的问题,各类活动的开展难以实施。学校所有学生工作的开展和研究的推进,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成长状态。但是就目前我校学生的状态来说,由于来自农村,基础规范和礼仪明显不足,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缺乏勇于争先的气魄,特别是能够积极参与自主管理的学生还是部分的,缺乏主动策划的意识与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且,学生对于校园生活的关注面还是局部的,自我与群体的良好融合还未很好达成,我们期待培养具有“春小”特色的学生的精神风貌,形成对学生整体面貌的改观。

4、青年教师与学生群体“中国根”意识淡薄。他们对中国历史,中国国情,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知不足,爱不深,爱祖国,爱人民大而空。

5、家庭教育的理念与能力相对薄弱。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百丈西片地区,录安洲社区居民及新购房的居民。学校的家长大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都是爷爷奶奶代养的,家庭教育观念更新的滞后与学校教育的与时俱进形成反差,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不适应社会、学校发展的要求。

6、学校德育与学生德育的评价制度有待完善。由于学校是刚刚新建的,所以各项制度尚未完善,对于学生评价,班主任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在未来三年内亟待解决。

二、德育工作总体目标

1、基于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发展,实施特色德育——“植根教育”,建设体现学生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方向的专题校园文化,彰显办学特色,努力营造“植根教育”文化氛围。

2、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深入开展“植根教育”主题系列活动,打造学校“植根”教育品牌,以小岗位建设、班级组织建设、班级文化环境建设、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开展为抓手,促进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协调均衡发展,使学生发展具有校本特色,并富有独创性,塑造春小学生懂礼仪、乐自主、有爱心、能合作的整体风貌。

3、成立“植根教育”科研课题组,提升教师实施“植根教育”的科研素养,开发与建设“植根教育”德育校本课程,基本达到德育活动课程化的要求。

4、探索和改革班级建设,使班主任群体普遍具有鲜明、坚定的学生立场,对于班集体整体建设的研究意识、创新热情、策划能力显著增强;力争培养12名市、区优秀班主任和12名市“少先队十佳辅导员”,争创区、市德育特色学校,绿色学校。

5、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

三、学生发展目标

1)有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学生能明理尽责,自觉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举手投足懂礼貌、有教养。

2)有奋发上进的学习品质——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学习自觉性。

3)有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学生能以阳光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困难,能主动规划,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积极主动,懂得自我发展,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反省自己,不断培养自己的发展能力,主动地成长。

4)有健康强健的身体素质——学生有健身锻炼的习惯,能掌握若干项体育技能,热爱运动,身体素质过硬,为未来的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5)有鲜明的儿童形象特征。在“植根教育”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团结友爱,奋发向上,自信大方,文明有礼,思维活跃,具有春小学生特有的气质。

四、德育工作阶段目标

时间    内容

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途径建设

德育课题建设

2009——2010

1.开展班主任校本案例培训,组织专家讲座,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认识。

2.提升开展班队活动的能力。

3.成立春江中心小学家长学校。

1. 校园文化形成“植根教育”外显的系列德育环境之——60年共和国四大阶段发展系列。

2. 班级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个性的班级名片。

3.开展“知中国历史,爱中国山河”的班队主题活动研讨。

4.开辟镇文化中心为校德育基地。

1.构建“植根教育”框架体系。

2.形成“植根教育”相关内容和要求。

3.探索语文学科德育功能,初见成效。

2010——2011

1.结合德育课题研究,提高德育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

2.聘社区“五老”为校外德育辅导员。

3.形成家长学校运行机制。

1.校园文化形成“植根教育”外显的系列德育环境之——国防教育系列。

2. 班级文化建设与时俱进,创设具有时代教育的班级文化。

3.开展“敬中国人民,怀中国品质”的班队主题活动研讨。

4.开辟附近的科技农业园为校德育基地。

1.开展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基本形成春江中心小学“植根教育”校本课程。

2.探索品德与社会学科德育功能,初见成效。

2011——2012

1. 力争培养12名市、区优秀班主任和12名市“少先队十佳辅导员”。

2. 家长学校正常开展活动。

3. 争创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

1.校园文化形成“植根教育”外显的系列德育环境之——灿烂文化之最系列。

2.班级文化建设体现“植根教育”特色,并有显性成果展示。

3.开展“扬中国精神,做有根中国人”的班队主题活动研讨,班队德育活动有典型案例。

4.开辟镇医院为校德育基地。

1.建立科学的学校德育和学生德育的评价体系。

2. 探索科学、数学学科德育功能,初见成效。

3. 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成效显著。

五、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形成学校德育管理网络。

建立以分管校长―→少先队辅导员―→各班主任―→队干部为主的德育管理网络。

(二)抓好学校德育管理三支队伍。

1、中层队伍:由分管校长任组长,少先队大队部、德育组成员和年级组长组成德育领导小组,在学校德育实践活动中发挥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2、教师队伍:有班主任为骨干,科任老师协作的全员育人队伍。

3、小干部队伍:学生德育教育由大队部按照学校每个时期的中心教育内容,开展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拓宽育人途径,增加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学习为本,打造团队:1)组织班主任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引导教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条件。每月开展一次班主任俱乐部活动,汇报、交流工作中的心得感受;组织开展“植根”教育特色德育工作研讨;组织外出参观、考察。让每一位班主任都明确学校所有工作中都有德育工作的因素,各学科都可渗透德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各项德育活动都应帮助学生主动投入,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成为发展自我的动力,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教育者应增强民主意识,努力创造宽松、平等的教育环境等理念。(2)加强师德考核工作。修订相关考核制度,制订新的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教师师德考核表。通过学习,进行贯彻和实施,树立榜样,加强建设。

2、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加强德育和学科教育的整合,与校本课程整合,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注重不同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从学科知识体系的内涵出发,积极主动地在课堂主渠道实施德育渗透。例如:语文课达到“沐浴经典阅读,培育中国根”的育人目的;体育课主要以“打篮球”为载体,以打造学校特色体育,弘扬我国传统运动为切入点,实施“亲近阳光体育,培育中国根”的德育渗透;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品质为重点,实施“走进科技创新,培育中国根”的德育渗透,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等。总之,要充分挖掘各学科中“植根”教育的德育因素,深入研究课堂主渠道的德育渗透问题。

3、环境育人,潜移默化:努力倡导校园文化建设体现“植根教育”的特色,最大化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名片”宣传效应,充分利用班级阵地,主题外墙,穿廊橱窗,校体育馆以及校园“松、竹、梅”的绿化特色布置等打造出专题校园文化,围绕“经典阅读”、“民族艺术”、“国防教育”、“阳光体育”四大方面,重点打造“植根教育”的特色品牌。开辟出“好书漂流吧”、“一江春水向东流”、“指间工艺坊”、“国防知多少”等学生喜欢的主题文化角,同时,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班级文化建设显个性。在“植根教育”这一大背景下,各班确定班级打造的主题文化,在此基础上确定班级名称,制定出新的班级奋斗的口号和目标,设计班徽,形成独特的显性标志,并根据需要,确立班歌,制定班级公约等。另外,个性办公室、楼道文化、图书角等每一个细节都将落实环境育人,努力实现在文化浸润中让“中国根”深入每一个春江小学的学生心中,让“中国根”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悄然渗透;让每一个春小的孩子从小树立“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的信念,做一个具有“中国根”的中国人!

4、张扬特色、发展个性:努力贯彻少先队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原则”,把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与“植根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开拓视野,增进理解,丰富生活经验,在“植根教育”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使每一个春小孩子都能形成团结友爱,奋发向上,自信大方,文明有礼,思维活跃等春小学生特有的气质。

(一)、细化班级工作研究,积极推进学生工作理念、方式的转变,进行班级小岗位(包括小干部)育人功能的深入研究,让学生学会自主规划,做最好的“我”。以进班调研、调查问卷、学生座谈、案例积累等方式深入研究,做到:

①科学设置小岗位,要改变事物类岗位占多数的局面,尽可能开发具有创造性、开发学生才智、有益于提升班级生活丰富度的岗位

②有效展开小岗位的轮换,改变岗位轮换“一刀切”的简单操作方式,形成与岗位丰富度相匹配的适度复杂性轮换,使岗位生活成为学生班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体现小岗位的育人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重的岗位体验,提高岗位任职意愿和兴趣的持久性。

④明确不同年级(年龄阶段)岗位建设的差异性,探讨年级特点下的岗位建设规律。

(二)、进行“植根教育”主题班队活动综合功能的开发研究

①进行主题班会课型的探索,年级组内进行同一主题不同课型的研究,不同年级组进行同一课型不同主题的研究,形成丰富、灵活、富有美感的主题班会课,进一步提升班级生活质量。

②以序列性的主题班队会研讨,提升班主任对于学生工作的研究水平和反思能力。对原有的班会主题进行梳理,根据当前的研究加以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形成各年级主题班会菜单,关注当前班主任对已有主题、方案的解读和重建;通过前移后续式的研讨,促使班主任主动、积极、有序、有效地参与到学生工作的研究中。

③班级活动要活:结合“植根教育”,班主任和小干部应设计相应符合学生心理特点、适合学生兴趣意愿的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无形”,避免呆板的说教。

(三)、将班级还给学生,让孩子成为班级的主人。在更新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对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内容进行梳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班级内在文化建设,主要包含以下几项工作:

①关注班级口号、班级特色称号、班徽、班级公约的形成过程,强化班级学生全员参与的过程性要求。②对黑板报、学习园地等环境布置内容形成轮换性的岗位组织,创新栏目规划,提高更换频度,关注学生反响。③落实班级日常课余生活的自主规划,在班级活动与校级活动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创设丰富的班级文化生活。

(四)、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贯彻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两个纲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着重落实“四个一”:每天一次晨会教育,每周一次主题升旗仪式,每月一次主题班会,每学期一次主题实践活动。

(五)、以小公民道德建设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手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建设春江小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日常规评比制度。

5、家庭社区,多方联手:形成以学校为龙头、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平台,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开好家长委员会,在办学形式上求创新。办好一月一期的《春之韵》校报,使其发挥宣传、激励和桥梁的作用。加强家访工作,利用校讯通平台促进家校沟通。抓好小记者队伍建设,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同时建设好校园电视台,使教育更形象生动。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周围的春江镇镇政府、文化中心、医院及附近的高科技农业园等德育资源,开辟德育基地,由表及里,构建形成社校家庭多方位互动共建的办学格局,使教师乐于参与社区服务,学生乐于参与社区活动,学校乐于接受社区、家长监督,社区、家长理解学校办学、主动关注学校办学、积极参与学校办学。

6、科研先导、科学育人,:成立“植根教育”领导小组。在开发和试行“植根教育”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成立科研课题组,进一步指导教师开展好晨会、班会专题教育活动、开展“植根教育”系列活动,写好活动心得和小结。“植根教育“教育故事、教育随笔、专题活动、通讯报道”编辑成册,以利于进一步交流工作经验。同时鼓励教师写好经验总结,总结课题成果,撰写论文。

(四)重建评价体系,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注重对班集体基础建设过程的综合评价——“星级中队制”

结合各班原有基础和实际差异,不同的班级在不同的时期,可以通过班会的形式,全体学生和老师根据班集体的实际情况,共同申报适合班级的星级,然后依据这一级的班级评价标准确定出共同的努力目标,采取积分、积星制,这种关注班集体纵向自我发展幅度的评价,使每一个班级,以及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不同程度的努力目标,不论什么样的努力目标都会有相应的积分,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2、注重对学生成长的个性评价——“七色光”评价体系

与班级活动的多元化、多样化相结合,在班级学生评优过程中实施“优先原则”,在发展共性的同时,鼓励追求个性和个性化的达成方式,更注重教育的实效和特色,同时与区“五色教育”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3、注重对学生个体的多元评价——建立学生成长册

学生成长册用档案册的形式,以语言、照片、作品等形式收录学生在校生活、活动的点点滴滴,把学生在校的生活状态再现给家长。内容主要包括:个人信息、成长与发展、校园生活、快乐实践、收获园等方面,凸现学生的个性发展,直观又科学地反映了学生动态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4、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德育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及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将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区评相结合,同时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附件:

    版权所有:常州市新北区春江中心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春江镇春镇路302号  技术支持:万兆科技